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贸易动态  > 正文

“扁鹊”归来兮,民众安康为重

日期:2023-05-11 07:28:07 来源:中国青年网

微电影《扁鹊归来》海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供图

贾新华正仔细为患者讲解病情。山东中医药大学供图

公益问诊活动中,殷晓轩正在为社区居民把脉。山东中医药大学供图


(相关资料图)

疫情汹汹,他毅然奔赴前线,以中医药为利刃,为危重患者驱散病魔;

3次入大学校园深造,一次又一次,他执意返回县城,头顶博士帽造福一方百姓;

他们始终将为人师表的谆谆教诲谨记心间:“希望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心怀医者仁心、济世救人的思想,做新时代的‘扁鹊’!”

扁鹊,《史记》立传的第一位医家,称为“方者宗”,即中国医学之宗。

——————————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推出的原创微电影《扁鹊归来》,将镜头聚焦为民众健康事业矢志求索的中医医者群体。

这部影片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贾新华和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副院长殷晓轩两名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校友为原型,讲述他们奔赴抗击疫情一线、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健康的故事。

殷晓轩由衷地说:“能作为一名中医医师,在扁鹊圣地,在老师们的培养下,拥有大爱、善念、包容和感恩的情怀,虽无扁鹊之才,仍愿挑扁鹊之担。”

战“疫”出征!中医人不辱使命

“此刻,已经是29日凌晨3点,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黎明快要来了……”

“断断续续地书写,收笔之时,已近拂晓,面对片刻的宁静闭目而思,倾听一下内心的声音,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我们不会错过胜利。加油!”

这两段话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委员、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贾新华,分别于2020年1月29日、1月30日,写在“前线手记”中的话。作为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他奔赴湖北省黄冈市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援助工作。

时隔3年,重温当年的“前线手记”,贾新华记忆深刻。

彼时,医疗队接管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还未完全建设完成,医疗条件十分简陋。贾新华带领医疗队协助当地工程人员,不到30个小时就完成了病区建设,成为当时中心内第一个开始收治患者的病区。刚开始收治病人时,救治工作还没有完全进入正轨,他和队员时常连续作战超过24小时……

贾新华在百忙之中写下“前线手记”,坚定的语气中充满自信力量,鼓舞人们看到胜利曙光。

作为拥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呼吸科医生,贾新华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作用,根据中医辨识指标为患者搭配药方,一些接受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给了其他患者莫大的信心。逐渐地,山东医疗队所在的病区,绝大部分患者都接纳了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人的自信和实力得到了彰显。2022年3月,贾新华再次出征青岛,4月又作为山东省援沪医疗队副队长奔赴上海进行医疗援助。

在上海漕宝路方舱医院,他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患者减轻痛苦。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较多的情况,他带领队员使用更方便、更安全的中药贴敷疗法,配合耳穴压豆、八段锦等非药物疗法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从12天降至7天左右。

坚守一寸天地,护佑一方百姓

和贾新华肩负同样使命的殷晓轩,把护佑百姓安康的“战场”扎根在基层,从未改变。

1995年大学毕业后,殷晓轩被分配至兖矿总医院(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前身)工作,一干就是28年。现为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副院长的殷晓轩,已经成了十里八乡老百姓“离不开的人”。

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争相去往大城市,因女友的母亲病重,已获留校机会的殷晓轩选择与恋人双双回到家乡,一头扎进基层的广阔天地。

“在基层可以做一名全科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为群众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中医的优势本就在于‘治未病’‘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治病宜早,这在基层更容易实现。”殷晓轩始终坚信,“中医药在基层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他看来,基层医院不像大医院“专病专医”,可以接触到更多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临床经验,这对一名中医大夫而言无疑是“全方位”的锻炼。

学无止境。殷晓轩于2006年、2011年相继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完硕士和博士学位。此时,他的人生路口再度面临一个重大选择:在导师推荐下,省城一家三甲医院向殷晓轩伸出橄榄枝,留下还是回去?

出乎老师、同学的意料,殷晓轩毅然回到了家乡医院。“你好不容易从那儿走出来,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进更好的医院,实现人生抱负吗?”一名同学不解地问他。

殷晓轩讲起一次令他难忘的经历。在读博医院的餐厅,他遇到一名病人家属,为了凑足医疗费用,这名家属临时在餐厅干起保洁工作。“他们本不需要这么奔波,我突然发现,我的心从未离开过家乡。”

临行前,导师特地带他来到学校为中医前辈立的塑像前叮嘱:“这些民间名医,一直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今天你作出这个选择,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在县城里,殷大夫回来的好消息早已传开,“我们太有福了,在家门口就能请到你这位大博士看病啦!”回去那天,听着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呼声,殷晓轩热泪盈眶。

作为家乡的“本土博士”,加上扎实的中医诊疗功底,殷晓轩名气越来越大,各地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他年接诊量超5000余人次,处于满负荷运转。

每天门诊还未开始,挂号处已排起了长龙,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几年前,有一位老家在济南的日本华侨来看病,第一次效果很好,后来他又多次专程回国,来这里复诊。”殷晓轩笑着说。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殷晓轩坚持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消化系统等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尤其擅长对肝脏疑难病症的治疗,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逆转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学术见解。

“不是没有机遇离开,特别是取得了一点临床经验之后,有不少去学校或其他医院的机会,但我总是抹不去家乡父老期盼的眼神。”时常有患者对他说,“殷大夫,邹城人民离不开你,你可不要调走啊!”这些沉甸甸的话语,成为殷晓轩深深的牵挂。

在家乡这片沃土上,殷晓轩默默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为父老乡亲除疾驱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信任和赞誉,成为他们以命相托、扶危救厄的医者。

让患者触摸到中医的温度

“作为一名医者,治疗不能仅依靠单纯的技术水平,更要做有温度的人文医师,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贾新华经常将“人文”“沟通”“共情”等字眼挂在嘴边。

20多年的从医经历,让贾新华从单纯注重医术、疾病,转向以人为本。在看“病”过程中,他更加关注病人本身,关注医学人文,注重如何有效地和患者沟通,更深地走入患者的心中,与患者共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这样写道。

纵观历代中医名家成才之路,除通晓中医药典籍、大量临床实践之外,必执着于追求大医精诚、普救含灵的目标。这在贾新华、殷晓轩身上亦有着生动体现,这正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创微电影《扁鹊归来》的核心要义。

在黄冈抗疫时,贾新华的手机总是不停地闪烁着,他把自己的微信留给患者和时刻关心病情的家属们,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查房过程中,经过病人同意后,他也会把患者的情况拍照给家属发送过去。

贾新华记得,在隔离病房开诊的第一天晚上,收治了一名女患者。那时,她的爱人刚去世,孩子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住在另外一个隔离病区里。这名患者受到打击,眼神空洞,无法正常沟通。

贾新华深受触动,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他为患者和家属打气,提振精神。为了让患者家人放心,贾新华为她拍了在隔离病房的第一张照片,发给了她的孩子和弟弟。

在贾新华要离开隔离病房进入休整期时,这位患者主动跟他说:“贾医生,我们合个影吧,我的命是你们救的,不知道以后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类似情景,在殷晓轩的从医经历中同样不胜枚举。殷晓轩懂养生、会保养,还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体察细微的询问,让患者如沐春风,和暖舒畅。

殷晓轩介绍,人由于自身心情不舒畅会引起体内气郁血滞,若不加以疏导调节,就会诱发抑郁症及其他躯体疾病,所以他特别喜欢和病人聊天,尤其是初诊时会聊得非常细致。

若来问诊的是中老年人,殷晓轩总会不经意地问一句,“孩子多大了?有没有结婚?有孙子了吗?”通过了解家庭情况观察其情绪变化,进而对症把脉问诊,因此殷晓轩看一个病人时间会特别长。

殷晓轩还记得那位离休的邓秀堂老人,他在重症监护室不再有治疗价值的情况下,到中医科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又生存多年,并决定在去世以后捐献遗体。

老人故去后,殷晓轩带着研究生,为老人换上寿衣,在红十字会的专车接走前,他和科室全体医护为老人深深地鞠躬告别。

“扁鹊”归来,新时代在召唤

在殷晓轩眼中,基层老百姓呼唤“扁鹊归来”,更多是对人类大健康的一种召唤,希望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老百姓可以更加快乐地、高质量地生活。

贾新华明显感觉到,近年来中医药在老百姓当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生病后首诊看中医药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拍摄《扁鹊归来》,更希望中医药在服务老百姓方面,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新时代的召唤”。

“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时代呼唤中医药有新作为。在中医学的海洋里,‘三分治病七分调养’,不仅是一句养生指引,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命健康感悟。”殷晓轩说。

基于此,殷晓轩带领团队总结了“健康十项”,以整体观念的天人合一作为知识背景,尊崇《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理念,从起居到运动,从饮食到情志,都加以倡导。

殷晓轩还提倡患者打坐吐纳,与国家体育总局教授共同确定动作要领,并通过新媒体,以“儒医殷博士”的身份进行推广和宣教,努力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提到中西医比较,殷晓轩认为,“其实,中医和西医是相互印证、相互协同的,比如吃饭时的一双筷子和一把勺子,各有所长。”

贾新华持同样观点,“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于老百姓而言,更希望享受到各自的优势,中医、西医应该携手前行,中西医并重,让病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扁鹊你在哪里?”医宗故去2000多年后,求索声音仍不绝于耳。答案在浩瀚的典籍里,更在岐黄学子的血脉中。

是医生,更是老师。师承教育伴随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数千年,贾新华和殷晓轩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带教精神,更加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将堆积如山的医案化为课堂上一个个生动的临床案例。

目前,贾新华已培养优秀硕士研究生30余名,殷晓轩培养了优秀硕士研究生和弟子20余名。这些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扎实,大多已成为所在医疗机构的骨干力量。

如今,“扁鹊”已来,中医药回归当是时代所趋。以贾新华、殷晓轩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医学子,从学校走出,接过中医药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的法宝,与西医同仁一起,护佑天下民众安康,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王文姮 郭立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