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贸易动态  > 正文

桃花源基本法 天天热议

日期:2023-05-17 11:01:48 来源:搜狐焦点


(相关资料图)

壹、重回东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桃花源。

同样是桃花源,有人看到的是隐逸,有人看到的是礼制,有人看到的是价值,有人看到的是传世藏品,有人看到的是心灵净土,有人看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人看到的是无限延伸的精神宇宙。

住在桃花源,行走在苏式园林,会有一种时间拉长的体验。一条曲折迂回的小路,一座抑景的墙,本来以为到了尽头,转过一块太湖石,前面居然有半湖秋月。漏窗之外,山水层叠,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每走几步,景色就变得不同,吸引我们不断去探索。万籁俱寂,偶有几声鸟叫虫鸣,让人心静如水,平常看不透的乱象,此刻抽丝剥茧,迎刃而解。这样的美妙会感觉持续很久,但现实只过了几分钟。

这就是桃花源的真实居住情境。

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在一个东方的居住体系加持下,竟能延伸出这样多的故事和情绪。这的确值得反思:

一个人,一个家庭,当有了丰盈的物质后,到底需要什么居住空间?

现代居住体系,是基于机器时代标准化生产特质之上,以西方现代主义为基石,打造的工业化住宅。通过快速建造和对生活功能的标准化,满足了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刚性需求,实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景。

然而,这一体系却无法满足更高层级的人类需求。

在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中,现代居住体系迅速满足了四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对于最顶层的非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阻碍,即:通过发挥生命全部的潜能,获得灵性及创造力,进行自我实现的需求。

回到东方体系来理解,这种灵性及创造力,要经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种精神状态的升华。而在现代卧室或景观的栖居中,永远处于看山是山的状态,加之物欲吸引、情感牵扯,很难让灵感达到迸发状态。

这种状态,对企业家、艺术家、文学家等依赖思考的人,至关重要。在东方体系中,被称为“修心”,即通过触发灵魂对话,锻造自我,寻找内心的桃花源。

以园林为例,东方的造园之法,讲的是: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意思是眼睛看到的地方有限,所以依赖用眼,就看不到事物的全貌。通过造景的方法,以所见推导心中所想,以有形之景生无限之情,才是真正高明之处。

东方居住体系集大成于园林,厉害之处在于,他将文学、戏剧、哲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山水、植物融于一体,并将人文情操、美学价值以及蕴含宇宙观人生观的文化,凝缩在方寸之间,用写意的方式描绘出来,最终落地为建筑、园林等具象表达。

这种功力就是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武汉桃花源的造园基本法。

贰、隐于山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有人用以避世,有人用以自修,有人用以颐养。桃花源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到每个人内心里。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隐”字。

但“隐”,很多人对它的误解还蛮深的。一说到隐,就联想到深山老林。

事实上,桃花源一词从诞生起,就从来不是什么深山老林。就连陶渊明,也要“结庐在人境”。一直到白居易,更是提出了“隐”的至高境界——中隐。你看这首诗,是不是说出了每个人的安居梦想。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

他在洛阳隐的多潇洒。据考他大量诗歌产出,都是在这时候,灵感多到捂不住。到了北宋,米芾大笔一挥,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城市山林”,成为兼顾城市繁华和山林自然的特指称谓。同代士大夫诗人杨万里,对这种状态羡慕的不行,只叹这种地方难寻觅:“城市山林两难兼。”

那么,桃花源“隐”的是什么?

答曰:心境。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把在深山丘壑所获得的心境,通过一介园林实现。而不是真的跑到偏僻无人烟的地方,与鸡犬之声作伴。这样才能“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所以,园林造诣再牛,也要有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城市山林”的选址。城市好理解,山林是什么?以武汉桃花源为例,讲的是:三山一湖,水聚天心。四周静谧、山水环绕、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安全、宁静、私密、均衡的世界。

这就是“相地合宜”,也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也称:天人合一。这种境界与出神入化的造园手法相得益彰,聚合宇宙万物的能量,达成物我两忘。

这个选址观,加上“与城市无限近”的“中隐”原则,确实是非常难寻觅。

隐于“城市山林”,是东方居住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武汉桃花源的择址基本法。

叁、传世藏品

很多人认为一说到东方,一说到手工,就全部都是收藏级。

这里也有一个误区。

收藏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占有了最好工匠的最宝贵时间。

什么是最好的工匠呢?并不是遵循10000小时定律,熟能生巧的人。以园林营造中的叠山匠为例,除了园林的空气湿度、山石的密度纹理、石之间的搭接方式,需要因地制宜的去思考。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意境表现出来。所以杰出的叠山匠,很多人都有坚实的书画功底,有的人本身就是书画家。他们精画艺,通画理,甚至能按照诗意、画意来叠山。这需要数十年的艺术功力。

什么是最宝贵的时间呢?几千年的技艺代代相传,每一代可能只悟出一丁点哲理和技法。几百个“一丁点”最终汇聚到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黄金期可能只有二三十年。为你工作一年,就占了他一生作品的1/30,是不是很宝贵。

更宝贵的是,上述的叠山匠只是其一,真正的东方古典建筑及园林藏品,通常是由木匠、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等多种工匠聚合起来,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香山帮”这一源自苏州的匠师集群,所呈现的作品,为何总能令世人惊叹:北京紫禁城、苏州园林、桃花源。

在苏州桃花源的建造中,古建的“八大作”均由香山帮的制作大师亲自完成。许多复杂而几近失传的工艺,在这些匠人的合作下,才得以重现。

只有真正感受过之后,才会知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并不是一种形容,而是一种状态。它是掌握万物运转规律后,内心的宁静,也是历经顺流逆流后,从容不迫的自由。即庄子所说,乘物游心的状态。

达到此境界,才能称为藏品。

藏品之道,是东方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武汉桃花源的建造基本法。

标签:

推荐